微信
微信 華圖教育
微信號:huatuv
+ 關注

地方公務員考試

您當前位置:公務員考試網(wǎng) > 備考 > 行測 > 常識判斷 > 2020年河南省考行測備考: 如何用關鍵詞辨別“主客

2020年河南省考行測備考: 如何用關鍵詞辨別“主客觀唯心”

2020-01-17 16:14:56 公務員考試網(wǎng) 華圖教育微信公眾號 華圖在線app下載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 資料分析題型
  • 資料分析公式
  • 數(shù)資易錯點
  • 數(shù)量關系公式
  • 常識百年黨史
  • 全年時政熱點

*資料包涵蓋但不限于以上內容

掃碼領福利

保存小程序碼至
手機進行掃碼

2020年河南省考行測備考: 如何用關鍵詞辨別“主客觀唯心”

在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判斷部分,哲學部分以其內容抽象及結構復雜等原因,被廣大考生當作“硬骨頭”。其中“客觀唯心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的區(qū)別”這一知識點因考查頻率高、題目形式多以名人名言或文言文,被戲稱為“硬骨頭”中的“戰(zhàn)斗機”。下面為大家整理了這些知識點,希望對備戰(zhàn)2019年xx省考的考生有所幫助!

首先,主觀唯心可以簡稱為“唯我論”,涉及主觀唯心的題目常出現(xiàn)“我、心”等詞匯。體現(xiàn)主觀唯心觀點的名人名言主要有:

l、“萬物皆備于我”(孟子);

2、“萬物與我為一”(莊子);

3、“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陸九淵);

4、“心即理”(陸九淵);

5、“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王陽明) ;

6、“心包萬物,心包萬理”(王陽明);

7、“萬物皆在吾心中”(王陽明);

8、“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康德);

9、“我思故我在”(笛卡爾);

10、“存在就是被感知”(貝克萊);

11、“物質是觀念的集合”(貝克萊);

12、“物是感覺的復合”(馬赫);

13、“自由選擇的意志高于一切。”(尼采);

通過總結分析,主觀唯心主義的基本特點都是以“我”為出發(fā)點,涉及到的關鍵詞匯主要有“我、心、感覺、觀念、意志等”。

其次,客觀唯心主義的主要特征是獨立于人的某種精神(理念、宇宙精神、絕對觀念、絕對精神等)作為世界的本原和萬物的創(chuàng)造者。體現(xiàn)客觀唯心觀念的名人名言主要有:

l、“道是天地之根,萬物之母。”(老子);

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生萬物。”(老子);

3、“萬物皆是一理”,“有理則有氣”,“天者,理也”。(程頤);

4、“有是理,后生是氣”,“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理在物先,理在事先”。(朱熹);

5、“世界是絕對觀念的異化”,“物質世界是絕對精神的外化”,“絕對理念是萬事萬物的本源。”(黑格爾);

6、“現(xiàn)實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柏拉圖);

7、“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創(chuàng)造物”;

8、人為天命所主宰。其中各種論點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也是“道、上帝、理、天命”等由人的意識產(chǎn)生而又獨立于人的“第三方存在”。

9、“世界是絕對觀念的異化,物質世界是絕對精神的外化,約對理念是萬事萬物的本源”( 黑格爾);

10、“萬物皆是一理,有理則有氣,天者,理也” 。

通過總結分析,涉及客觀唯心主義的特點是以人腦創(chuàng)造的“超然存在”為出發(fā)點,題目中常出現(xiàn)“上帝、理、道、絕對精神”等詞匯。

由以上內容可得,主觀唯心和客觀唯心的區(qū)別:主觀唯心主義的出發(fā)點是“我、心或觀念”;客觀唯心主義的出發(fā)點是由人腦產(chǎn)生的“道、上帝、理、天命”。

近年來頻繁出現(xiàn)的涉及本知識點的名人名言,考生們如果能夠熟練掌握其中關鍵詞并運用本方法,學習效率會有顯著提高。因此,廣大考生在備考過程中注意訓練和提高文言文閱讀、名言警句等能方面的能力,再結合本文中的名人名言及關鍵詞等方法進行答題,得分幾率會大大提高。

↓↓↓↓2022年省公務員考試筆試產(chǎn)品推薦↓↓↓↓
2022省考
成績查詢
2022省考
面試禮包
2022省考
面試峰會
2022面試
分數(shù)線

相關內容推薦
  2022河南公務員考試常識判斷
  2022河南公務員考試言語理解與表達
  2022河南公務員考試數(shù)量關系
  2022河南公務員考試判斷推理
  2022河南公務員考試資料分析
  2022河南公務員考試行測技巧

(編輯:黎戈)

圖書

有報考疑惑?在線客服隨時解惑

公告啥時候出?

報考問題解惑?報考條件?

報考崗位解惑   怎么備考?

沖刺資料領。

立即咨詢
華圖教育:huatuv
想考上公務員的人都關注了我們!
立即關注

10萬+
閱讀量
150w+
粉絲
1000+
點贊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