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7 13:31:07 公務員考試網 文章來源:江蘇分院
隔壁老王花10萬塊錢買了一個周朝的古董花瓶,有一天他去參加鑒定,讓專家來鑒定,他對專家說:“專家,您看我這花瓶是東周的?還是西周的?”專家經反復鑒定,沉重的說:“這是上周的。”
專家的觀點是:
A.這是真品
B.這是贗品
各位小伙伴聽完這個小故事可能會覺得很幽默,那么專家的觀點是什么呢?其實通過故事里專家的話我們就已經知道了專家認為這個花瓶是贗品,其實這就是我們說到的態(tài)度理解題,態(tài)度理解題在我們考試中雖然出現的頻率不高,但正因為題量少,我們才應該保證準確率。
一、態(tài)度理解題的提問方式
通過這段話可知作者/某人的觀點是
作者/某人支持的觀點是
作者/某人對……的態(tài)度是
作者認為……有無道理(是否正確)
態(tài)度理解題的解題思路
看文段—找觀點—定答案
三、態(tài)度理解題的解題技巧
1.明確觀點類
標志:我認為、我覺得、在我看來、依我看、我希望、筆者認為、×××認為、×××說
答案特點:引導詞之后是作者的/某人的觀點
2.隱含觀點類
(1)表達傾向:
積極(肯定):褒義詞
消極(否定):貶義詞、看上去、好像、遺憾的是、所謂的……
關聯詞:因果或轉折之后隱含觀點。
3.無觀點類
文段特點:客觀評述、沒有主觀評價
涉及的文體:常見于說明文、新聞簡訊等
答案特點:“作者未作評論”的選項
接下來我們可以通過一個例題來看一下如何巧妙的運用這個技巧解題:
【例1】在中國,也許不是每位老人都能接受養(yǎng)老院作為人生的歸宿,好像只要有兒女在身邊就應該和他們住在一起,去養(yǎng)老院是無奈的選擇。說來也是,我們不是一直說“養(yǎng)兒防老”嗎?在我們的觀念里幾代同堂、兒孫繞膝恐怕被公認為頤養(yǎng)天年最幸福的生活方式。加拿大的生活情形卻截然不同:只要孩子一成年便搬出去,即使不搬家也要向父母繳納房租,從此兩輩人各過各的日子。一旦當上了爺爺奶奶,老人們那股歡喜激動勁雖然絕不比我們中國人抱上孫子的心情遜色半分,可即使閑得再難受,他們也不會每天從早到晚幫兒女帶孫輩的。
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對中加老人的養(yǎng)老觀念的態(tài)度是:
A.贊成中國老人的養(yǎng)老觀念
B.贊成加拿大老人的養(yǎng)老觀
C.對中加老人的養(yǎng)老觀念都贊成
D.對中加老人的養(yǎng)老觀念都不贊成
【答案】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講了中國老人的養(yǎng)老觀念,然后通過“卻截然不同”引出“加拿大老人的養(yǎng)老觀念”,加拿大老人有自己的生活,通過“那股歡喜激動勁絕不比中國人遜色半分”,將加拿大老人的養(yǎng)老觀念與中國老人的養(yǎng)老觀念進行對比,作者是贊同加拿大老人的養(yǎng)老觀念。第二步,對比選項。B項符合文意,體現出作者的觀點。因此,選擇B選項。A項、C項和D項:與作者觀點相悖,作者的觀點是“贊成加拿大老人養(yǎng)老觀念”“不贊成中國老人養(yǎng)老觀念”。
【例2】古漢語在我國中小學、大學有著完善的教育方案,而藝術類及其他非文學專業(yè)到了碩博階段,對此卻缺少了必要的定性要求。雖然現在個別院校繼續(xù)展開古漢語教學,但僅僅作為選修課程,而外語課程的設置,從孩童階段直到碩士、博士研究生階段,都是以必修課的形式貫穿始終。課程設置不平衡,使得外國語和古漢語教學產生嚴重失衡,導致了古漢語走向教學的邊緣。
這段文字體現的觀點是:
A.應將古漢語作為必修課納入藝術類等碩博研究生的教學中
B.應完善中小學古漢語教育方案
C.應逐步取消碩博研究生外語必修課
D.應將漢語教學作為選修課程納入藝術類專業(yè)課程
【答案】第一步,分析文段,找到文段論述的觀點。文段首句通過“而……卻……”的轉折句將重點后推,主要強調藝術類及其他非文學專業(yè)到了碩博階段,對古漢語少了必要的定性要求。第二句通過“雖然……但……而……”的轉折句將重點后推,主要強調外語課程從孩童階段直到碩士、博士研究生階段,都是以必修課的形式貫穿始終,古漢語卻變成了選修課。第三句強調課程設置不均衡帶來的嚴重后果:外國語和古漢語教學的嚴重失衡,導致了古漢語的教學邊緣化?芍亩荚谥v述在碩博階段不重視古漢語的后果。第二步,對比選項。A項是對文段闡述的問題的一種反饋,是對出現的現象及嚴重后果的一種解決辦法,可以體現出解決問題的觀點。因此,選擇A選項。B項:“應完善中小學古漢語教育方案”,與原文首句“古漢語在我國中小學、大學有著完善的教育方案”相矛盾。C項:“應逐步取消碩博研究生外語必修課”表述過重,文段只是談及課程設置嚴重失衡,但是并沒有說要取消外語必修課的意思。D項:“應將漢語教學作為選修課程納入藝術類專業(yè)課程”,在原文中提到現階段個別院校就是這樣實行的,但是出現了不均衡的現象,不符合觀點,偏離重點。
相關內容推薦:
下一篇:對策類題目如何確定答案來源
報名條件?
崗位選擇?
筆試科目?
面試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