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1-9999
登錄

三支一扶招聘考試

各地
招考

您當前位置:公務員考試網 > 三支一扶考試網 > 備考資料 > 公共基礎 > 三支一扶考試公基備考: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支一扶考試公基備考: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6-11-11 15:38:14 三支一扶招聘網 http://m.yflching.cn/ 文章來源:互聯(lián)網

【導讀】華圖三支一扶招聘考試網互聯(lián)網發(fā)布:三支一扶考試公基備考:非物質文化遺產,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更多資訊請關注華圖三支一扶考試微信公眾號(htszyf),歡迎加入全國三支一扶備考交流群:764172889。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

根據(jù)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xiàn)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huán)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系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chuàng)新,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歷史感,從而促進了文化多樣性和激發(fā)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tài)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tǒng)文化表現(xiàn)形式。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人為本的活態(tài)文化遺產,它強調的是以人為核心的技藝、經驗、精神,其特點是活態(tài)流變。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實際工作中,認定的非遺的標準是由父子(家庭)、或師徒、或學堂等形式傳承三代以上,傳承時間超過100年,且要求譜系清楚、明確。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點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最大的特點是不脫離民族特殊的生活生產方式,是民族個性、民族審美習慣的“活”的顯現(xiàn)。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聲音、形象和技藝為表現(xiàn)手段,并以身口相傳作為文化鏈而得以延續(xù),是“活”的文化及其傳統(tǒng)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過程來說,人的傳承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古代文明為中華民族留下了極其豐富的文化遺產。我國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當前,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和社會的現(xiàn)代化,我國文化遺產生存環(huán)境漸趨惡化,保護現(xiàn)狀堪憂。為進一步加強我國文化遺產保護,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推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國務院決定從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我國的“文化遺產日”。

貼心微信客服 Q群福利小灶
微信號:華圖三支一扶htszyf 2022三支一扶備考群:369915574
領取2022備考禮包 加群免費領取備考資料
考試資訊搶先看,專業(yè)客服答疑 點擊加入三支一扶備考群
(編輯:admin)

官方圖書推薦

更多>
有報考疑惑?在線客服隨時解惑

公告啥時候出?

報考問題解惑?報考條件?

報考崗位解惑   怎么備考?

沖刺資料領取?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