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澎湃新聞2021-03-03 10:15
申論熱點材料閱讀
3月2日,由北京眾一公益基金會、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女童保護基金(下稱“女童保護”)、鳳凰網公益頻道聯合主辦的2021年“女童保護”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座談會在京舉辦。座談會上,多位代表委員建議,將兒童防性侵教育納入必修課。
面對性侵兒童案件高發(fā)態(tài)勢,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常務副會長、民進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胡衛(wèi)認為,一方面要完善相關的法律體系,加大對猥褻和性侵兒童犯罪分子的打擊力度,量刑一定要從嚴;另一方面,將兒童防性侵內容寫進教材,學校要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力度。對于熟人作案比例居高不下的現狀,胡衛(wèi)指出,還要繼續(xù)執(zhí)行強制報告制度,“只要有人發(fā)現,就應及時向公安機關報告。如果熟人和知情人不報告,也要加大對熟人和知情人處罰的力度。最后還要培養(yǎng)一支社會職工隊伍,對受到性侵和猥褻的兒童造成的心理創(chuàng)傷,要及時進行心理輔導,使他們能夠很好地走上社會。”對于熟人作案,尤其是教職工性侵未成年人案例屢有發(fā)生的現象,全國人大代表、廣東國鼎律師事務所主任朱列玉也表示,一些中小學生對如何保護自身基本權利不受侵害的重視程度還不夠,尚有一些具體措施還未落實,在初中、小學等地方,應當有更細致的規(guī)定加以限制。
當幼童權利遭受侵害時,要告訴他們及時主張自己的權利,比如學校里開設舉報電話或設置專門部門保護他們,主動關懷、做心理輔導,把損失降到最小。“保護未成年人免受性侵需要全方位發(fā)力,應該形成由社會、國家、學校再到家庭層面的一套完整體系。”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創(chuàng)始合伙人律師劉紅宇建議,“比如,在國家層面要關注技術變革帶來的危害,比如利用互聯網誘使未成年人裸聊、傳播兒童色情視頻;加大對性侵前科人員數據庫的建設。在學校層面,要建立兒童防性侵教育體系,向未成年人教授相關知識,將相應課程納入必修課,同時建立防性侵干預機制,對通常的猥褻和性騷擾,要積極予以干預。”“女童保護”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20年媒體報道的332起性侵兒童案例中,有265起表明了城鄉(xiāng)地域分布,發(fā)生在城市的占比66.40%,發(fā)生在縣城的占比30.36%,發(fā)生在農村的占比10.53%。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科院副院長趙皖平長期關注鄉(xiāng)村,過去一年在實地調研時,他發(fā)現農村地區(qū)遭遇性侵的兒童普遍存在一些困境。例如,受害者在取證環(huán)節(jié)不太愿意配合,家長、學校礙于面子、聲譽,不希望性侵事件被公布。因此,趙皖平強調,對受害當事人的教育一定要跟上,讓他們大膽地指證犯罪分子,同時一定要把兒童防性侵教育納入九年義務教育的教材中,教材的遴選、設計要經過專家的研討。
延伸閱讀
性教育,三歲是重要節(jié)點
對于傳統(tǒng)的中國式家長而言,“性”是個諱莫如深的話題。但為了孩子安全,性教育必須要做,而且有最佳時機。
每個孩子都有探索階段,與生俱來的好奇心推動著他們對周遭事物的興趣。事實上,寶寶1~2歲左右,就已經開始能區(qū)別爸爸和媽媽裸體的不同了,這種簡單的區(qū)分和認識叫做性差異的認知;2歲半~3歲,寶寶能夠明確認識自己的性別;3歲是性教育重要節(jié)點,3歲后隨著性認知的進一步發(fā)展,孩子可能會對他人的隱私部位感到害羞或不自然,產生了羞恥感。
孩子3歲后,父母與其相處也要開始逐漸建立界限。從性教育的角度講,這時的寶寶已經有了羞恥感,和異性同床或和父母同床會有很多不方便和不自在,此時可以嘗試分床睡,盡量不在孩子面前裸體或穿內衣褲走動,上廁所洗澡要關門,避免不恰當的親昵,比如親孩子隱私部位等。
另外,父母此時要堅持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教他們學會保護自己:只有最親密的家人才能和自己有親昵舉動;明確告訴孩子,不允許別人脫自己的貼身衣物,讓孩子知道胸部和下體是隱私部位,只有父母幫助洗澡或醫(yī)生查體時才可以碰觸;如果有人對自己做了“奇怪”的事情,要勇敢告訴爸媽,不要隱藏和害怕;陪孩子看性教育圖書,為孩子講解書籍內容,讓孩子慢慢了解和接受。
下一篇:人大代表建議應注重性別差異教育